老爸老妈ktv必点歌曲排名_上海阿姨爷叔成KTV日间主力军 过半包房为退休老人
KTV里有着各自保留曲目
上午10点,三位阿姨的已点曲目里已经有近80首歌曲,越剧和沪剧占据大半,红歌和样板戏也有不少出现在列表里,除此之外,也不乏有一些网络流行歌曲。
“少爷房里格佣人们,相帮他在理衣裳。”缪阿姨对着叶阿姨唱道,表情略带忧愁,“他现在可曾起了床,昨夜回来是啥辰光?”黄阿姨接唱,双脚轻轻打着节拍。这是沪剧雷雨《繁漪求萍》里的片段,阿姨们在KTV里边演边唱,表情和动作都很投入。
两位阿姨都是江浙一带人,对越剧和沪剧颇为喜爱。而黄阿姨来自四川,第一次听两位阿姨唱的剧就被吸引了:“吴侬软语很好听,我不是上海人,但我很想跟她们学。”在KTV唱了几年下来,她也能唱几出发音标准的沪、越剧,她说,这得益于叶老师和缪老师的教学。
黄阿姨是歌手刘和刚的粉丝,《父亲》是她的KTV保留曲目。“我觉得他唱的父亲和我父亲特别贴近,以前这首歌我根本唱不完,唱到心里发酸。”黄阿姨的父亲今年90岁了,远在老家四川,因为来沪照料儿女老爸老妈ktv必点歌曲排名,只有过年才能回家看望老父亲。
“我的老父亲,我最疼爱的人,人间甘甜有十分,您只尝了三分。”黄阿姨站着把歌唱完老爸老妈ktv必点歌曲排名,未拿话筒的手随着歌曲的情感起伏摆动,动情时她还会闭上眼睛。
“来!唱《智斗》!”缪老师喊道,这也是她们的保留曲目。《智斗》的音乐响起,三位阿姨仅用两个话筒,在阿庆嫂、刁德一和胡传魁之间自如地切换角色。三位阿姨都已经60多岁,唱起样板戏就会想起自己的少女时代。花样虽不多,那块只放样板戏的大银幕,是缪阿姨上学时期学样板戏的地方;那段为了听样板戏步行二三十里的路,是叶阿姨记忆里的青春;学跳《红色娘子军》和《沂蒙颂》穿过的舞鞋,是黄阿姨的花样年华。
流行歌曲难不倒阿姨们
10月24日上午11时许,这家KTV里的包房基本上都被退休的阿姨们占据。据店内的负责人介绍,当日,KTV里48个包房有半数以上被退休阿姨定满。“每周二是我们的会员日,上午半价是34元,这一天基本上都被老年人占据了。”
这些新潮的阿姨,除了唱自己年代的歌曲,年轻人的歌曲也难不倒她们。缪阿姨是三位阿姨中最爱唱流行歌曲的,小沈阳的《老爸老妈》,王铮亮的《时间都去哪儿了》,都是她常唱的歌曲。“我们听到好听的,会用手机下载,在家里学,到了KTV也会学。”
有时候,这些退休阿姨们接触新歌的速度比KTV曲库更新得快。“最近很火的《那年花开月正圆》那首歌叫《忘不掉》,我可喜欢了,但是这里没有!”黄阿姨坐在点唱机前面翻找。
在另外一个包房里,记者还看到了8位打扮雅致的阿姨们,她们和三位阿姨一样,也是接送小孩相识的。“我们来自五湖四海,有东北的,有上海的,也有西南的。”一位穿着白色呢绒外套的阿姨说,“我们的‘业务’很全的,美声、民族、流行,还有这位,降央卓玛‘代言人’。”惹得包房里的阿姨们开怀大笑。
包房里有两位徐家汇合唱团的成员,其中一位吴阿姨很时髦地将歌友们的聚会称为沙龙,“这个沙龙,每周一次,音响条件也好,环境也好,又便宜,每人最多出5块钱,我们可是赶上了好时代。”吴阿姨手舞足蹈地说着,每次沙龙到了结束的时候,保留曲目必须是《我爱你中国》。
本章链接:https://www.yebanzhijia.cn/ts/news-id-1579.html